第十六届全国辣椒产业大会走进望都文化巡礼

中华第一母亲——尧母庆都

2021-05-28 19:33:26 来源:

扫码阅读手机版

摘要:尧帝的母亲陈锋氏庆都,在原始社会物质极其匮乏情况下,独自抚育、培养帝尧从无知孩童成长为推动华夏民族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千古明君,她对中华历史进程的巨大贡献千古无二;历代帝王先贤对尧母奉若至圣,多位帝王亲至尧母陵前拈香拜谒;自秦时置县始,历代王朝把尧母出生、成长之地以尧母名字或渊源为县名,时间长达两千多年;尧母是中华民族以母亲身份建陵庙供奉的第一人;世代黎民百姓尤其是尧母出生地的民众对尧母奉若圣母,祖辈崇拜祭祀,尧母传说流传广泛。从以上这些意义上来说,尧母实谓中华第一母亲。

在望都县,长眠着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母亲——尧母,她是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也是我们后世共同敬仰的中华第一贤母。尧母故事广泛流传,尧母文化中的母教思想、孝悌理念、济世精神的光辉,照耀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

尧帝(幼名放勋)的母亲陈锋氏庆都,是上古时代炎帝部落伊祁氏族人,出于地在今天的河北省望都、顺平一带。她是上古五帝之一帝喾的妃子。庆都与喾的婚姻是部落联姻,按当时的风俗,庆都与喾结婚后,也像喾的其他几位妃子一样,仍居住于娘家。庆都怀孕14个月生下尧后,庆都的养父母先后去世,庆都便独自抚养着尧。在母亲的熏陶与教导下,尧从小体恤百姓疾苦,苦学耕种、打猎、驯牧、制陶。十五岁受封唐侯,二十岁继帝位,在母亲的教诲与辅佐下,施德政70年,晚年精选良才,90岁时让位于舜。尧舜时期因为社会发展迅速,被后世誉为“尧天舜日”。

尧帝德绩源于母亲教育

在母亲的教育影响下,尧生活简朴,勤于执政。在受命辅佐他的哥哥帝挚当政时,仁慈爱民,治理有方,盛德闻名天下,各部族首领纷纷归附于尧。帝挚自觉不如尧圣明,让位于尧。尧执政其间,对后世农业、水利、国家管理、宗教、音乐、民主政治制度、干部管理等实行前所未有的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尧执政的时代,是中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肇始,有“中国之称始于尧”之说,尧因此被后世尊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当时各种社会教育形式还未建立,尧母做为尧的人生导师,没有她的仁爱贤德,就没有尧济世为民的品格和以“孝德”选才、推行“禅让”的睿智;没有她的聪颖智慧,也就没有尧千古明君的“其仁如天,其知如神”;没有她的悉心教诲,就没有尧舜时期“尧天舜日”的盛世繁荣。因此,庆都做为尧帝的母亲,对于华夏历史进步的巨大作用,堪称中华第一母亲。

帝王心中地位崇高

由于尧母教育出了如此优秀的帝王,虽然后世男权思想非常普遍,但各代帝王对尧母奉若至圣,或以尧母为地名,或拨款建陵,或拈香拜谒,或借事怀古。战国时期,在尧母出生、生活和归葬的区域置庆都邑,秦时置庆都县。公元201年,汉高祖刘邦颁诏设望都县。汉武帝妃子钩弋夫人怀孕14个月生昭帝刘弗陵,汉武帝遂将钩弋夫人行宫命名为“尧母门”。东汉刘秀与王莽大战,败逃望都获救,后在望都拨款重修规模宏大的尧母陵。帝王或政府为一位母亲建造大规模的陵墓庙堂,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此后,汉章帝先派使者来望都祭祀,封尧母为“灵台大母”,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朝廷为一位前代女性所给予的封号,汉元和三年,汉章帝又亲临拈香拜谒。一代女皇武则天在尧母住过的庆都山(今属唐县管辖)修建寿圣寺,后又附会唐尧在这里发祥改名“灵源寺”。此后,宋仁宗赵祯、金太子完颜允恭、明世宗朱厚熜、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都曾亲临望都祭拜尧母陵,并拨款修葺。尤其是清高宗,先后于乾隆十一年、乾隆四十六年、乾隆五十一年三次亲自到位于望都县的尧母陵前祭拜,并手书“中天启圣”牌匾,亲为尧母陵赋诗四首。尧母在历代帝王心中的地位至高无上。

古老县名一脉相因


“庆都”与“望都”作为县名,历史上多次更迭却不离其宗。战国时以尧母的名字命名庆都邑,范围涵盖今天的望都、唐县、顺平大部,以及曲阳、涞源、清苑、满城的一部分。秦王政十九年置庆都县,汉高祖6年据张晏的《<汉书>注》记载,改庆都县为望都县。王莽废置,东汉建武元年复置望都县。金大定十四年金世宗应太子完颜允恭请求改为庆都县。清乾隆十一年高宗过县,以庆都为尧母之名称县不雅,改为望都县。抗日战争时期有短期易名,1946年恢复望都县名称至今。2000多年时间里,“望都县”沿用1600年,“庆都县”沿用600年。春秋、秦、金时民众质朴豪爽,文风直白,固用“庆都”;汉、宋、清乾隆时期民众崇礼尚文,文风委婉隐讳,沿用“望都”。虽然基于的理念不同,但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而且,有史以来一直沿用同一人名为地名,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两千年之久,是年代最久的地名。充分说明历代帝王民众对尧母始终如一的热爱和崇敬,县名亘古不变,是对尧母最永恒的纪念。

中华母亲第一人


图为民国二十三年版《望都县志》所载尧母陵庙示意图及据此绘制的效果图(赵国宏绘)

关于尧母陵的建造年代,最早的记载是公元87年汉章帝在望都祭陵,距今近2000年,可以说是中国最古老的陵墓。历史上望都县的尧母陵多次大修扩建,或朝廷拨款,或民间集资,至上世纪四十年代,占地达31亩,陵殿合一,建筑恢宏,规模巨大。为先人建造陵墓是中国人的习俗。陵墓和祭祀与死者生前的社会地位和名望有关,象尧母陵这样的建筑和祭祀,只有黄帝陵、炎帝陵才能与之相比,这表明尧母也是华夏先祖之一,是华夏最伟大的母亲。历史上虽然留下了伏羲之母华胥、神农之母女登、黄帝之母符宝的名字,以及与尧母同为帝喾妃子的姜原、简狄、常仪的名字,但没有留下后人为她们建造的陵墓,也没有历史记载对她们的祭祀活动,黄帝正妃嫘祖虽有记载,也有祭祀,但其功绩在于以政治家、经济家的身份辅佐黄帝,而不在教育后世帝王的母亲身份。在后世贤德母亲中,虽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之说,但其对整个历史进程的功绩远不能与尧母相比。从这点上来说,尧母是中华第一母亲。

民间奉若先祖,尧母精神影响深远

尧帝共生十子,分封到不同的地区,子孙后世多以封地为姓。据史料记载,尧的子孙后代形成了祁、尧、刘、唐、杜、范、随、傅、丹、朱等五十多个姓氏。这些姓氏得姓时间、原因虽然不同,但追根溯源都与帝尧一脉相承。源于尧的姓氏中,刘、丁、范、唐均为汉姓中人口排在前二十位的大姓。其中刘姓1982年占全国人口总数5.4%,目前中国地区人口6500万,海外人口84万。仅从姓氏起源来说,尧母后裔已经占据了中国相当一部分的人口,尧母应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

为了纪念这位始祖母,后人多建祠堂供奉。许多地方民众把尧母称做“老母奶奶”,世代供奉于家族祠堂。位于望都县的尧母陵,汉代就已有帝王亲临祭祀,两年多年来尧母陵庙香火不断,每年农历三月三的“老母奶奶”生日和农历四月二十八尧帝生日,县内都举行盛大祭祀活动,家家户户把这两个日子视为与春节同等重要的节日来纪念,这个风俗流传至今。除本地民众供奉香火外,外地文人墨客不断来寻根问祖,并留下大量诗词赋咏,其中不乏高官显贵、王公大臣。同时,在望都、顺平、唐县一带,尧母传说流传广泛,尧母出生、成长、教子以及尧帝孝亲、尧帝母子济世等内容的尧母故事家喻户晓,老幼妇孺信口拈来。

千百年来,民众在对尧母传说的不断传唱中,不断加入对尧母精神的时代理解,不断赋予新的思想补充,尧母精神逐渐形成了以母教理论、孝悌观念、济世思想为内涵的文化体系。后世称尧为“儒家文化的奠基者”,那么,尧母精神则是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思想起源,也是后世儒、释、道各派学说的理论根源,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尧母堪称中华第一母亲。后世当永远纪念,并将其精神发扬光大,以凝聚全民族力量为中华振兴而共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孙明霞
下一篇:望都拳文化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